日前,第六届北大妇产国际论坛暨辅助生殖领域新视角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妇产科在线在会议间隙采访到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杨教授就二胎时代产科面临的挑战及孕期保健的倒金字塔体系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重视团队协作,将二胎时代的“压力”防患于未然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一些具有意愿、具备条件的妇女,尝试再次妊娠,这对妇产科医生来说无疑是压力剧增。孕妇群体中高龄女性明显飙升,随着年龄的增高,各类妊娠期并发症也接踵而至,高龄产妇更是对妇产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二胎时代的种种“压力”,妇产科学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无疑给妇产科医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交换经验的平台,为二胎时代下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杨慧霞教授介绍道,第六届北大妇产国际论坛暨辅助生殖领域新视角研讨会聚焦于妇科、产科以及生殖领域疾病诊疗的传承应用、诊治规范和探索创新,反映了整个学科的多元性。如本次会议中辅助生殖领域新视角研讨会上,针对亚甲减与不良妊娠结局和增加围产儿风险的问题,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李予教授围绕不孕患者是否进行亚甲减的筛查和处置做了一个全面的循证医学方面的分析,使生殖科医生与产科医生进一步了解了亚甲减与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会议在选题方面结合了二胎政策放开以来,高龄女性备孕相关问题的内容,包括一些疑难病例、如何提高助孕技术、如何处理妊娠合并症、如何做好孕期监测等。这些问题均需要妇科、产科、生殖科来共同协作,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建立孕期保健“倒金字塔”体系,孕期高危因素预防工作需前移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群体明显增加,高龄是增加胎儿染色体疾病风险的因素之一,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风险较高。孕期保健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化的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能够及早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及时发现胎儿异常,评估孕妇及胎儿的安危,确定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

 

杨慧霞教授表示,高龄孕妇在备孕期间或孕早期即应采取筛查及保健干预措施,也就是孕前保健。孕前保健是孕期保健的前移,主要通过对妊娠夫妇病史的评估及相关检查来筛选出他们的高风险因素,及时进行诊治。

 

以往,由于孕早期妊娠对机体造成的负荷尚不明显,很少有人会在孕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致使很多人不太注重孕早期的保健。而随着孕周的进展,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20周以后,可能并发子痫前期,24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等。因此,在孕早期即进行系统的孕期保健可减少孕晚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

 

此外,首次妊娠出现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的经产妇也不可忽视,再次妊娠时,上述并发症的风险同样会增高。所以,这部分女性也应列入高风险人群,在孕前及孕早期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许多大数据研究显示,孕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上,就可能增加胎儿畸形以及流产的发生率。所以,对于孕前即有糖尿病的女性,应建议其控制好血糖后再考虑怀孕。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虽然产后已经恢复,由于再次妊娠年龄增加,孕期复发的风险也明显增高,如在孕前及孕早期给予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就可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复发。

 

曾有过子痫前期病史的女性,可采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方法进行干预,也可以避免或减少子痫前期的再发风险。

 

而有过早产史的女性,再发早产的风险非常高,采取孕激素治疗或必要时进行宫颈环扎等干预手段,即可避免再次发生早产。

 

对于高龄孕产妇,既往临床工作者可能比较注重妊娠晚期发生并发症后的干预以及对妊娠结局的改善。而现在,更多的产科学者认为,应在孕早期进行预防性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常规保健、产前检查等一系列方法将母亲的高危因素及胎儿的染色体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的结构异常筛查出来,及时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孕期保健。

 

我非常赞同林巧稚教授的一个理论“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对于孕前合并慢性疾病的高龄女性,我们应及时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如孕前合并糖尿病,我们一定要把患者的血糖控制好;如孕前合并高血压,我们就要把血压控制平稳,杨慧霞教授如是说。

 

结语:FIGO倡议,医务人员务必重视孕前保健工作,并普遍开展,这对近期和远期的母儿健康,均是有益的。二胎时代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应遵循“倒金字塔”体系。“倒金字塔”即保健窗口前移,集中做好孕早期的评估,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及时进行干预、转诊。


【专家简介】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任围产营养与代谢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任全国产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任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专家;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学会理事成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妇产科杂志》等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Maternal ,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编辑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