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全球发病率约为3-5%。同时,子痫前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42%的孕产妇死亡由子痫前期导致。此外,全球约15%的早产亦由子痫前期导致[1]。

 

子痫前期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继而可能导致全身各系统、脏器损伤,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前子痫前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解痉、降压、利尿、合理扩容、终止妊娠;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子痫前期。只有终止妊娠才能解除疾病对母体的短期危害。如果能在孕早期识别子痫前期风险并对高危患者予以预防,可能是降低孕产妇不良结局的途径。


联合PIGF检测有效辅助孕早期风险评估,指导阿司匹林用药预防子痫前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7年8月发表的ASPRE研究证实了早期筛查、预防子痫前期的可能,为防治子痫前期开拓了新视野。该研究纳入1776名、经筛查为子痫前期高风险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从11-14周开始口服150mg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直到36周;结果显示口服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1.6% vs 4.3%)。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均已将阿司匹林用于预防高危孕妇的子痫前期写入了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出版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以下简称“《指南(2015)》”)也推荐对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者,在早中孕期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可维持到孕28周。

 

“对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在妊娠20周前进行子痫前期风险评估尤为重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指出。

 

目前NICE、ACOG等指南均提到可通过孕妇危险因素预测子痫前期、指导预防治疗,然而如果单纯依靠危险因素进行判断,则存在敏感性低、假阳性率高等局限性。经过多项研究证实,通过结合孕产妇危险因素以及生物标志物的联合筛查,可以达到更高的检出率和较低的假阳性率。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孕妇血液中的胎盘生长因子(PIGF)浓度的异常改变明显早于子痫前期发病,所以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联合PIGF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地预测子痫前期患病风险,筛查高危病人,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阿司匹林用药预防子痫前期。

 

由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MF)制定的“贝叶斯法则”能够计算出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通过在孕早期使用含有PlGF检测的三联检测(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GF)可显著提高检出率。研究显示,对于预测孕32周前的子痫前期,检出率可达100%;对于32-37孕周的子痫前期,检出率达75%;37孕周以上检出率则为47%,均明显高于NICE和ACOG指南推荐方法。

 

新兴检测指标sFlt-1/PlGF,有助于预测子痫前期患者的不良结局

 

目前,子痫前期的诊断依据为孕妇血压、以及其它临床症状。然而,研究显示:血压、临床指标对预测子痫前期相关不良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不高[2],不能尽早、及时、准确预测子痫前期不良结局。而孕妇血液中的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与PIGF两种蛋白的比值可以更好反映胎盘血管的生长情况,早于血压升高、以及临床症状。

 

陈敦金教授指出:“在评估血压和蛋白尿的基础上,联合检测sFlt-1/PlGF比值能够辅助临床更早期、快速的进行子痫前期诊断、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帮助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识别与治疗,从而保障妊娠期母婴安全。”

 

对于sFlt-1/PlGF比值在临床的应用, 可参考如下图示:


作为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A)注册许可的进口子痫前期检测产品,罗氏诊断Elecsys? 子痫前期检测,囊括sFlt-1和PIGF两种血清蛋白的检测指标,全面覆盖整个孕期的风险评估/筛查、辅助诊断、治疗监测及短期预测不良结局,仅需18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帮助临床尽早预知子痫前期的发生、优化子痫前期疾病管理。


参考文献:

[1]An automat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Flt-1/PlGF ratio in the assessment of preeclampsia Verlohren, S., et al. (2010). Am J Obstet Gynecol 202 (161): e1-11

[2]Zeisler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sFlt-1:PlGF Ratio in Women with Suspected Preeclampsia. New Engl J Med 2016; 37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