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夏似锦,绿意浓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进展学习班”在北大医学部跃进厅隆重开班。

会议盛邀国内知名专家陈远光(香港大学),戚庆伟教授,蒋宇林教授,刘凯波教授,潘虹教授,卢彦平教授,彭红梅教授,秦炯教授,王静敏教授,黄莎莎教授,马祎楠教授等进行专题报告。围绕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产前诊断指征,产前诊断病例解析和讨论,遗传咨询难点等问题进行授课,并结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临床资料展开讲解和讨论。本次会议针对目前产前诊断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增加了“辩论”环节。全国各地的学员慕名而来,会场气氛热烈。


开幕式


会议开始由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张璘教授致开幕词,宣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第一届全国产前诊断学习班”正式开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医务处副处长张晓红教授为本次会议开幕式致辞。


学术讲座


张晓红教授: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产前咨询及宫内检测处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讲授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产前咨询及宫内检测处理。张晓红教授从一例产前诊断纠纷的病例,呼吁临床医生重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检查和咨询。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是由于病理原因造成的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 同性别胎儿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第10百分位数,或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胎儿的生长没有达到他们遗传的全部潜能。张晓红教授阐述了FGR对于胎儿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呼吁产科医生在产前保健时应随时警惕 FGR 的发生,一旦发现FGR要积极寻找FGR病因,具体列举阐述了常见母体异常、胎儿异常及脐带胎盘异常方面的多种病因。并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讲述了FGR 的诊治流程。以及FGR如何选择合适时机终止妊娠。


陈远光教授:产前诊断临床中的应用及经验分享


来自香港大学的陈远光教授分享了“产前诊断临床中的应用及经验分享”。陈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检测方法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了四个产前诊断病例,深入浅出讲解了如何结合病例的异常表型进行产前诊断,如何对产前诊断报告进行精准解读以及如何进行遗传咨询。陈教授详细分析了各种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例如:QF-PCR、MLPA,CMA, CNV-seq,三代测序技术等的临床应用,分别讲述了各个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强调了在产前诊断中有时需要多种检测技术相互结合,相互印证才能最终确诊胎儿是否存在异常。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应该充分的交流和互通。


潘虹教授: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潘虹教授讲述了“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首先,潘虹教授介绍了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的定义,介绍了遗传咨询的目,指征和产前诊断中遗传咨询的特殊性和遗传咨询的原则。潘虹教授指出,遗传咨询应遵循伦理道德法律和法律,遵循知情选择。接下来潘虹教授介绍了产前诊断的适应症以及进行遗传病产前诊断的前提条件。并结合一个个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染色体疾病,各种单基因病及多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如何进行相应的诊断前咨询,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以及如何对产前诊断报告合理解读、进行再发风险评估和诊断后遗传咨询。


张璘教授:产前诊断嵌合体的处理及咨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璘教授讲述了“产前诊断嵌合体的处理及咨询”。张璘教授首先介绍了嵌合体的起源以及各种嵌合体的发生机制,以及嵌合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于嵌合体的咨询是非常棘手的难题。张璘教授指出绒毛活检或羊膜腔穿刺发现嵌合体时,仔细对妊娠进行检查,尽可能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确定是否胎儿为真嵌合体。随访中应综合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羊水或脐血复查当嵌合体涉及印记基因时,应提供UPD检测(如染色体7,14,特别15号染色体),考虑胎儿单亲二体印迹基因缺陷导致相关综合征的风险。每个病例均应进行个体化评估,整个孕周进行监护,产后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和随访至1~2岁,以对围产儿结局进行满意评估。接下来张教授结合真实病例生动讲解了嵌合型性染色异常,嵌合型标记染色体,体细胞嵌合,性腺嵌合及基因突变嵌合等不同类型嵌合体的具体咨询和处理。最后张璘教授指出产前诊断中嵌合体的处理和咨询,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且行且分析。


黄莎莎教授:遗传性耳聋出生缺陷预防 —产前诊断

解放军总医院的黄莎莎教授的专题报告为“遗传性耳聋出生缺陷预防—产前诊断”。首先,黄莎莎教授介绍了常见的GJB2和SLC26A4相关耳聋的突变的遗传特点,人群携带率以及临床表现。接下来黄莎莎教授详细介绍了耳聋基因产前诊断/胚胎植入前诊断条件。指出其服务对象为:GJB2遗传性耳聋家庭;明确SLC26A4基因突变的大前庭水管耳聋家庭;及其他已知耳聋基因明确致病突变导致的耳聋家庭。前提条件为明确先证者分子病因,且与父母基因型以及三者基因型间的对应关系,排除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排除非亲生关系或新生突变。特殊突变位点,如导致听力表型差异较大或迟发性耳聋的突变,更适合做PGD。黄莎莎教授强调分子病因不明确的遗传性耳聋,不能行产前诊断,且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是否行产前诊断需要受检者本人及家属决定。接下来黄莎莎教授结合数个临床案例,为大家详细描述了遗传性耳聋的产前诊断及植入前诊断的流程、结果判读以及遗传咨询策略。


蒋宇林教授:产前诊断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蒋宇林教授分享了“产前诊断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蒋宇林教授提出,出生缺陷往往是由多种遗传异常疾病构成的,产前诊断仅仅针对染色体数目和大片段结构异常是不够的。对于染色单体、三体等非整倍体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或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就可以满足。对于染色体的拷贝数变异,尤其是微缺失微重复蒋宇林教授又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同时对比了基因芯片与CNV-seq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介绍了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蒋宇林教授指出:在产前诊断中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应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将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的临床尝试以及病例的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共享,同时也需要规范和指南作为支撑。


蒋宇林教授:常见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临床研究和思考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蒋宇林教授首先结合一例甲基丙二酸尿症的病例提出了对于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意义。提出开展携带者筛查可以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国际指南已从单一疾病的筛查扩展到多种疾病的联合筛查。针对我国扩展型携带者筛查,蒋宇林蒋教授提出应重视以下问题,该不该做扩展性筛查?该做哪些疾病的筛查?扩展性筛查的效果如何?接着蒋宇林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首个多中心的较大样本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研究。蒋宇林教授提出,目前我国的携带者筛查已经开始由单一疾病的筛查向联合筛查转变,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来确保有效开展。针对国内人群的适宜筛查的疾病和位点突变类型需要认真筛选。携带者筛查背后往往有复杂的遗传学问题。临床开展需要具备强大的咨询能力。蒋宇林教授为我国的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提出了方向,也为今后量身定做出一整套中国式的扩展性携带者基因筛查方法的落成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刘凯波教授: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现况及防控情况

北京妇产医院刘凯波教授在本次学习班上分享了“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现况及防控情况”。刘教授首先讲解了世界各国和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全球每年大约有790万的出生缺陷儿出生(全部或部分来源于遗传)。高发生率多在不发达国家,低发生率多在发达国家。全球死于出生缺陷的 5岁以下儿童每年大约为330万。我国2017年活产数约为1684万,出生缺陷发生总数约为103万。紧接着刘凯波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市2000年至2018年出生缺陷防控情况。随着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提升,一些先心病,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微缺失微重复等出生缺陷的诊断率逐年提升。


辩论会论题1


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是否出报告?

正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


反方:北京协和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院


正方观点: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应该出报告。正方从NIPT目标疾病之外检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检测效果立论。具美国报道,在近足月出生没有发现明显超声异常的出生缺陷儿中,T21、T18、T13只占到4%,其它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分别占7%和23%。其中微缺失重复综合征有严重的致残致畸性,且无有效治疗方法。其在孕期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无关,90%为新发突变,涉及到的染色体片段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不到,而且很多不伴有超声的异常,因此孕期很难发现。目前大数据表明NIPT技术对于目标疾病之外的检测效果可行。因此正方认为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应该出报告。


反方观点: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不应该出报告。反方从规范指南的规定,临床咨询难度,以及产生的伦理问题和增加医疗成本学等方面立论。数据表明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对于<5Mbde CNV灵敏度低且假阳性率高,某些VOUS及外显不全致使临床无法准确判断其致病性,且临床大夫的认知不足以及大众对于意外发现的接受能力差,会造成临床遗传咨询的困难。此外有些非严重致残致畸疾病的报告是否有悖伦理,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终止妊娠,也会增加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此外居高的假阳性率会增加不必要的穿刺和医疗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因此反方认为目前NIPT检测目标疾病之外的发现不应该出报告。并期待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日实现NIPT对于其它染色体病CNVs的应用。


张璘教授总结发言: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利和弊总是共存的。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总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双方辩手聚焦的是该技术检出的准确率,只有高的准确率,才有底气去面对患者,让患者知情选择,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咨询和指导。我们的步伐是前进的,但是我们又要谨慎地看待技术的发展,终归我们的技术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辩论会论题2


CMA检测中VOUS是否出报告


正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反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正方观点:CMA检测中VOUS出报告,第一报VOUS有助于认识生命的本质,CNV在人类基因组的覆盖率到5-10%,它们对于生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和揭秘。对于VOUS的认识需要从无到有,不断探索。第二报VOUS有助于对于变异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类。目前VOUS缺乏针对于中国人群的数据库,这对于数据的解读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各个检测中心都报VOUS并进行数据共享做到数据的累积以及随访,这将有助于VOUS的重新平评估和分类,也会提高我国产前诊断基因芯片检测的质量。第三报VOUS将有助于为可能出现的疾病提供诊断线索。目前对于CNV的分类是暂时的,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更新,将会对CNV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分类。如果报了VOUS,将有可能为患者将来的就诊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反方观点:CMA检测中VOUS暂缓报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专家共识中提出,目前最主要的难点是对VOUS的判读和解释,就目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和数据库的积累,仍然无法对全部结果给出确切的临床性质判读。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孕妇及其家属的焦虑,甚至是错误的终止妊娠。在产前诊断中出现VOUS会带来一系列咨询的压力。妊娠期表现基于影像学不够全面和确切,对于VOUS的解读依据来自产后的表型且不断发展变化,遗传自父母者的VOUS由于外显率和表现度等差异将导致复杂性并不能降低等等。基于目前对于VOUS的认识水平,以及基于保护孕妇知情权和获益权出发,反方认为将产前诊断CMA实验室检测所发现的VOUS第一时间告知孕妇不妥。


张璘教授总结发言:我们在探索生命本质的步伐总是在不断前进的,在探寻生命的进程中总是在不断地验证,今天我们发现的VOUS意义不明就会变成意义明确。双方辩手都赞成对于CMA检测中的VOUS最重要的是做好随访(无论报与不报都要做好随访),随访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读。事实上所谓的“临床意义未明”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结论,现在不明确,等我们积累足够的数据之后就知道该不该报出了。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会务组供稿并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