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网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哺乳疼痛如何缓解?精神面临很大的问题,快要崩溃,现在看到孩子就害怕,已经快疯了……”
 
这个问题讲出了很多哺乳妈妈的心声。
 
近年来,母乳喂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产妇在分娩前信誓旦旦地立下flag——我一定要喂到一岁。
 
结果,刚体会一次哺乳,便精神崩溃,从此浑身抗拒……
 
哺乳时,乳房疼痛确实是很多妈妈遇到的问题,有些妈妈因此就停止母乳喂养了。
 
还有些人会说:“哺乳疼痛是对的,等宝宝吃了一两个月就没事了。”
 
结果一些妈妈听信了这些话,强忍疼痛继续喂奶,一忍就是两三个月……
 
两三个月,有些新手妈妈看到这里,心中狂风暴雨……这可怎么熬呀!
 
别急,我们邀请了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单珊珊护士长来为大家解决哺乳疼痛的问题:
 
1、为什么有些妈妈喂奶的时候,会感到乳头疼痛呢?


第一,其实正常情况下,哺乳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是,如果妈妈感觉到乳头疼痛,甚至有些妈妈哺乳时出现乳头破损、出血、长水泡的情况,这说明她的哺乳存在一定问题。
 
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宝宝含乳姿势不对。
 
有些妈妈哺乳后,发现自己的乳头变形,宝宝没有深含乳会导致乳头被吮吸变形,有些会被吸成唇膏状(有斜面的那种)。
 
母乳喂养姿势口诀: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乳房。宝宝的嘴巴要张大,含住大部分乳晕,耳朵、肩膀,臀部在一条线上,面向妈妈。

第二,宝宝舌系带过短。此时,宝宝的舌头活动会受限,导致无法形成负压的密闭空间以吸吮,可能会咀嚼乳头,导致乳头疼痛(需要专科医生诊断)。
 
第三,妈妈乳头异常或真菌感染(需要专科医生诊断)。
 
2、如果乳头疼痛、乳头破损,可以用乳头霜、乳头罩吗?


其实,乳头疼痛、乳头破损的妈妈们在使用乳头霜、乳头罩时,还是在以一种错误的哺乳方式进行哺乳的。而这些辅助物品并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即便这些辅助用品能够稍微缓解疼痛,妈妈们也需要去医院就医,找到乳头疼痛、乳头破损的缘由。


3、乳腺炎要如何预防?


乳腺炎是母乳喂养时所遇到的常见的问题之一。有些妈妈得了乳腺炎以后,因为各种原因会放弃哺乳,这就很可惜。
 
乳腺炎最重要的是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哺乳要用正确的姿势。
 
哺乳姿势不正确时,有可能会导致乳房破损。此时,细菌从乳房破损处逆行,感染乳腺。
 
第二,要按需哺乳。
 
在宝宝出生的头三天,多让宝宝吮吸,帮助乳腺适应宝宝的需求。之后,及时排空乳腺,避免乳汁淤积。
 
4、发生了乳腺炎,还要不要继续哺乳?


患乳腺炎时会发烧,有的妈妈甚至会发高烧。除此之外,还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的典型症状。乳腺炎如果不及时干预,还会发展成乳腺脓肿。
 
这些症状都会让妈妈感到不舒适。
 
还有些妈妈会担心,乳腺炎引起的炎症会不会对宝宝有所不利?服用的抗生素会不会对宝宝有影响?
 
以上因素都可能导致妈妈们放弃哺乳。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炎的治疗原则就是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有效移出乳汁[1]。如果乳汁淤积在乳房内,反而不利于患乳腺炎的妈妈们的康复,更易发展为乳腺脓肿。
 
并且,医生一般会给不影响母乳喂养的药物,所以妈妈们不用担心药物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
 
有一种特殊情况,妈妈患有耐甲氧金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乳腺炎,而宝宝是早产儿(出生月龄<37周,一般还在新生儿科住院)时,专家建议妈妈们乳汁排空后丢弃。
 
5、有哪些特殊情况,要考虑暂停哺乳?


有以下几种情况:
 
医生明确说了服用某种药物以后,会对宝宝有影响,不能继续哺乳。
 
如果是早产儿,是否适合母乳喂养,要问新生儿科的医生。
 
还有一种情况,妈妈患有乳腺炎时,患侧的乳房的乳汁会偏咸。如果宝宝抗拒,则不用勉强。
 
6、“医生,我好像奶水不够啊,要给孩子加喂奶粉吗?”


母乳喂养门诊中,有些妈妈会觉得,自己的母乳不充足,这其实只是自己的联想。
 
新生儿出生的头三天,胃容量很小,需求量也很小。此时,妈妈的乳房变化小,没有胀感,是很正常的。
 
民间还有传闻说,前三天就是没有奶水的。但其实,从怀孕中期开始,就已经有初乳了。
 
除此之外,初乳性状比较粘稠,需要宝宝吮吸才能吸出来。
 
还有一种说法,大家认为,如果奶量充足的话,宝宝应该是吃饱了就睡觉,为什么我们家的这么吵闹?
 
初乳的特点就是,脂肪含量低,所以吃母乳的宝宝都饿得比较快。一般新生儿的喂养频率就是一天8-12次。所以,一般间隔1-2个小时哺乳是很正常的。
 
在医院,我们会根据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和体重来评估营养是否充足(下图可保存)。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乳腺炎防治与促进母乳喂养学组.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20,14(1):10-14.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0.01.005.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