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女婴出生时脸颊被剖宫产手术刀误伤,被紧急送往整形医院接受修复手术。据悉,该产妇因胎儿心跳消失而紧急行剖宫产术,新生儿一出生左脸就有一道从鼻子延伸至耳根的伤口,她不得不接受多达13针的缝合手术。
据该医疗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1999年至2000年间,13家医院实施的37000起剖宫产手术中,0.7%的胎儿受到了擦伤。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中胎儿损伤也时有报道,而剖宫产造成新生儿脸颊如此又深又长的伤口,却鲜有报道。剖宫产为何会出现损伤胎儿?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剖宫产。
剖宫产切口为何选子宫下段?
剖宫产分为古典式剖宫产和子宫下段剖宫产,目前医学界广为接受的是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形成良好的子宫下段由于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率低等优点,已成为产科医生的首选手术方式。
何为子宫下段?子宫下段在非孕期是宫体和宫颈之间最狭窄的子宫峡部,长约1.0 cm,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而逐渐延伸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 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下段肌层薄,尤其是试产失败而紧急转剖宫产,子宫下段拉长菲薄,切开时手术刀头端稍加压力就可能损伤到胎儿。新生儿皮肤切伤多见于头皮、脸部及臀部。
怎么避免剖宫产对胎儿的损伤?
2018年ERAS指南特别提到了剖宫产术中子宫横切面钝性扩张(Joel-Cohen)。该方法在子宫下段处手术刀横形切开2~3 cm,至羊膜囊球形向外突出,双手食指钝性向子宫两侧牵拉切口。这样既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也可以避免对胎儿造成锐器伤。若术中急需剪开子宫切口,需用左手食指、中指沿拟切开的子宫壁内侧伸入宫腔。因此,建议手术中用刀腹“漂”着横向切,保留一层薄肌层组织,隐见胎先露时用弯钳轻轻分开。
当然,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切子宫手法拙劣,剪开子宫时操作不当,或术中采用尖头刀片,也会对胎儿造成皮肤损伤。这个案例中,胎儿的锐器伤更加提醒我们轻柔细致的手术操作至关重要。
怎么处理新生儿剖宫产伤?
剖宫产过程中的手术创伤给新生儿及家庭、社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剖宫产过程中的胎儿皮肤浅表损伤一般有自限性,局部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可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或使用亲水性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切口有时需用小针细线缝合,一般愈合良好。
由于新生儿是特殊群体,皮肤娇嫩,极易受到外力的损伤,同时新生儿皮肤抵抗力差,更容易出现皮肤疾病,在早产儿中表现更为突出。对于新生儿明显的皮肤损伤,严重时可能出现感染、皮肤溃烂甚至败血症,需转入NICU,接受专业的临床和护理干预。在诊疗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如何将新生儿剖宫产伤风险降至最低?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如抗感染以及输血技术的改进、手术麻醉水平的提高等,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适用于不能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分娩危及母儿安全时,但对于绝对剖宫产指征,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剖宫产率保持在10%~15%之间是最为理想的,然而,近些年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排名第一。剖宫产可带来感染、静脉血栓栓塞,以及后续出现腹壁切口内异症、子宫疤痕妊娠等风险,因此越来越引起重视。
除了手术技术的精益求精、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握,不可或缺的还有产科医生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生儿损伤的专业诊疗和干预措施,当出现不可挽回的新生儿损伤时,应努力将新生儿损伤和并发症风险降低到最低。当然,也希望广大的育龄期女性理性看待不同的分娩方式,莫要固执于不必要的剖宫产,选择安全适宜的生育方式更有利于母儿健康。
作者简介
徐虹
徐虹,本科学历,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主治医师,就职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妇科。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各类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诊疗,熟悉各种妇科手术和微创手术的操作,发表SCI论文一篇,参加妇产科的各类临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