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剖宫产增加到一定水平(20%~30%),围产儿病死率确有明显降低,但剖宫产率继续增加(40%~50%),不仅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会增加围产儿病死率,究其原因剖宫产对新生儿还有不利影响。


剖宫产儿综合征


剖宫产术能使处于缺氧状态下的胎儿迅速脱离险境,免受子宫阵缩或脐带因素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但术时由于麻醉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使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又可引起或加重胎儿缺氧。剖宫产娩出之新生儿,由于未受产道挤压,容易发生肺透明膜病而致呼吸窘迫,称为剖宫产儿综合征。


剖宫产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出生时正常,生后4~6小时发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逐渐出现发绀伴呼气性呻吟等缺氧为主症的综合征,更易发生于早产、FGR和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


为预防剖宫产儿综合征,进行择期剖宫产时,最好选择在39周左右。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注意掌握麻醉深度,高危新生儿产后转入儿科进行治疗。


医源性早产增加


择期剖宫产时,除因病情需要终止妊娠者,如单根据孕周决定手术分娩时间,有时会存在孕周与实际孕龄不符,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早产。


新生儿损伤


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皮肤损伤多见于头皮、脸部及臀部;新生儿骨折多发生于足位、臀位娩出时,手术者不恰当牵拉所造成,以股骨和肱骨骨折较多见。


新生儿湿肺及肺透明膜病变


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胸腹腔被产道挤压时胎儿肺内、呼吸道液体可在出生后自口鼻流出,可减少新生儿湿肺及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选择性剖宫产,无宫缩、胎儿头胸壁未受到挤压,娩出后新生儿受到大气压的刺激促使肺呼吸,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导致新生儿呼吸障碍,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学者称之为剖宫产儿综合征。若潴留在肺泡内的液体较多,出生后易发生湿肺,潴留在肺泡内液体中的不能被蒸发的物质如纤维蛋白等可黏附在肺泡及支气管壁上,形成嗜伊红膜,阻碍了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称为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黄疸增加


有报道认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王雪梅等将2382例新生儿分为剖宫产组和非剖宫产组,对微量血清胆红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剖宫产组高胆红素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剖宫产组。


免疫功能低下


剖宫产儿体内免疫因子(IgG、IgA、IgM、C3、C4)的含量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所以,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产道分娩的新生儿更为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死亡率高,更增加了剖宫产儿的病死率。


对儿童脑功能影响


剖宫产时产妇在麻醉状态下出现的低血压会致使胎儿缺氧,当胎头娩出时外界压力骤减致脑血管扩张,同时肺未受压容易出现肺透明膜病,造成呼吸困难和脑缺氧。这一系列的缺血缺氧过程对新生儿的脑功能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对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进行评分,在出生后第7~14天剖宫产儿的评分均低于自然分娩儿,原因是剖宫产儿没有经过分娩自然挤压过程,而影响脑神经的成熟。但随着日龄增加,脑神经功能在28天基本恢复正常。


对儿童感知觉的影响


胎儿出生时经历的阵阵强有力的宫缩挤压过程,是胎儿最早最重要的感知觉学习经历。国外研究报道,剖宫产影响新生儿的嗅觉学习能力。剖宫产属于一种干预性分娩,使胎儿被动地在短时间迅速娩出,缺乏必要的刺激考验,特别是皮肤、肌肉、关节未经刺激过程,影响了儿童对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组合,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本体感、本位感差等感觉统合失调和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儿童乃至成年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与围生期的不良因素关系密切。产科的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病史有关,尤其是有剖宫产出生史者,早发的精神分裂症(22岁前起病)比晚发的精神分裂症高10倍,提示剖宫产引起神经发育的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多巴胺的紊乱,使得儿童期和成年期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增加。


对学龄期儿童的影响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的智能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剖宫产后学龄期儿童在感觉、运动和听知觉方面有显著性影响。部分剖宫产后学龄期儿童出现动作不协调等感觉运动和听知觉的障碍,造成部分孩子学习障碍、学习能力下降,造成部分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剖宫产术在解决难产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降低母儿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剖宫产率,放宽剖宫产指征,不但不能降低母儿病死率,反而影响了母儿的健康。因此,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保障母儿的安全、健康,减少并发症。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显然不是单靠剖宫产能解决的,还需要加强对高危妊娠的预防、治疗,健全妇幼保健体系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