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胖妈妈会中招


宝妈在怀孕的时候都会想:我到底是顺产呢?还是剖宫产呢?


自己生吧,大家都说顺产对宝宝好,生完恢复也快,可是确实很疼,万一生不下来还得剖;剖宫产吧,捏了捏肚子和腿上长出的肉肉,又叹了口气,听说手术切口很难愈合,也是受罪……


前段时间就有一位胖胖的宝妈,剖宫产因为切口脂肪液化,受了老大的罪。


胖妈妈剖宫产,最怕遇到脂肪液化


这位宝妈怀孕之前体重就超标,1米55的身高,体重已经有190斤了。怀孕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孕期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千万不要增重太多。可这位宝妈还是没有控制好自己,十月怀胎,体重狂升,等到分娩前,已经长到了240斤,而且还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


生产时,由于宫口始终无法扩张,不得不紧急剖宫产。可是给她剖宫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麻醉的时候要专门找更长的穿刺针,手术的时候也要剥开厚厚的脂肪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孩子,更严重的是,对于这种很胖的产妇,最担心的就是术后伤口长不好,发生脂肪液化!



没想到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在术后第三天,她的手术伤口上就流出很多黄黄的液体,轻轻一挤,黄水里面还漂着一点油滴!别的宝妈生完孩子3天就可以出院了,结果她比别人多住了两个多星期,肚皮上留下了好大一道疤。


微信图片_20220225113455.png


胖妈妈为什么遇见剖宫产伤口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脂肪内的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聚在切口内的现象。


脂肪液化的患者在手术之后3~7天,切口会流出大量黄色液体,但并不会有红肿、压痛等症状,所以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现来大致判断一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到底是脂肪液化还是感染所造成的。


脂肪液化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常见于肥胖患者。在产科,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比率大概在0.3%~0.4%左右,也就是说每1000名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就会有3-4个人术后会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而且随着生活模式的变化,女性肥胖人数有所增加、生育年龄延后,这些因素都使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比例有所升高。


临床如何减少脂肪液化


1.辨别高危人群:脂肪液化常见于肥胖的患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般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 cm的患者,很少会发生脂肪液化;当皮下脂肪厚度超过3 cm时,发生脂肪液化的风险明显升高,而且皮下脂肪厚度越厚,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越大。尤其是当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时候,发生脂肪液化的风险更高。所以对于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的肥胖孕妇,在孕期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微信图片_20220225113459.jpg



另外,对于二次或者多次剖宫产的患者,因为皮下疤痕容易出现广泛渗血,所以在缝合时,更要注意皮下脂肪层的缝合,彻底止血,这样也可以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2.缝合切口:对于肥胖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时,术中一定要注意操作精细、彻底止血。


在缝合完腹膜以后,可以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缝合切口时要注意对齐,不留死腔。缝线松紧适度,拉线和打结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为太过用力切割脂肪而造成死腔。如果患者脂肪层过厚,必要时可以采取减张缝合。


另外,如果估计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风险比较高,也可以在皮下放置引流片用来引流坏死物和渗液,这样也可以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具体什么时候拔出引流条,可以根据术后的引流量来决定,当引流液减少时,引流条要逐步拔出,不要一下子就拔掉,这样可以避免皮缘长好了,但里面的渗液无法流出的情况,更有利于伤口愈合。


3.术后管理:对于肥胖的产妇,术后可以采取加压包扎伤口,切口上放置盐袋,腹部加压包扎6小时,通过加压包扎可以减少渗血和渗液,促进伤口愈合。在剖宫产术后48小时后,可以使用红外线对腹部切口进行照射,这样可以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使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产后护理时,要指导产妇尽量采取半卧位或者侧卧位,减少腹部切口张力;在排便或者咳嗽时不要太过用力,可以通过按压切口的方法,减少切口压力,促进切口愈合。


现在的剖宫产大部分是采取下腹部横切口的手术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更容易进入腹腔,而且会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出血量更少,因此也减少了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存在切口脂肪液化高危风险的产妇,不管是在术前、术中,还是术后,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每一步都要操作精细,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