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占出生人口总数的5.6%。出生缺陷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何降低出生缺陷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其中,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关键。在2019年4月11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母胎医学大会的会前培训班上,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京城,围绕“二代测序,从产前筛查到产前诊断”的主题,对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难点挑战、规范建议等进行深刻解析。


学术研讨正式开始前,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刘俊涛教授发表讲话,并向大家的到来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就跟随妇产科在线小编摘选的会议中各位大咖的精彩论述,一起感受会议中浓厚的学术情怀!


△刘俊涛教授


【学术讲座】


|| 产前筛查——火眼金睛辨高危


蒋宇林教授:孕早期扩展型携带者筛查的临床研究和思考



携带者筛查是重要的出生缺陷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出生缺陷。扩展型携带者筛查是一次性筛查受检者多种常见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临床遗传病筛查方法,区别于按照受试者家庭种族或单一疾病进行筛查的方法。扩展型携带者筛查的目标是识别有可能将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给后代的夫妇;为可能受影响的儿童提供适当的产前咨询、产前护理和新生儿管理;并提高妇女针对性的生殖保健的管理水准。北京协和医院蒋宇林教授援引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北京协和医院团队牵头的国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全面解析了扩展型携带者筛查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临床工作开展的难点,最后指出:携带者筛查是一种在孕前和早孕期阶段有效阻断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方法;国内现阶段已经开展多个单一疾病携带者筛查,包括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耳聋、脆性X综合征等,且近年来已经开始由单一疾病的筛查向联合筛查的转变,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来确保有效开展;我们需要寻找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携带者筛查疾病和基因谱,因此开展系列的国内临床研究是非常需要的;此外,携带者筛查背后往往有复杂的遗传学问题,开展起来最大的问题是临床遗传咨询能力的不足以及人群健康意识的不足。   

 

黄锦教授:基因组时代下的PGT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胚胎学的发展,PGT的发展快速,但有机遇也有挑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锦教授在讲座中系统讲述了PGT的临床过程、胚胎遗传学研究及方法、PGD/PGS的含义及相关诊断技术、PGT的发展等方面内容,并认为PGT的发展与辅助生殖、遗传实验室、妇产科、胎儿医学等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未来更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努力。

 

许争峰教授:4万余例NIPT妊娠结局分析



通过荟萃分析国内外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许争峰教授发现NIPT的主要局限是回访数据的不完整,并展开相关研究。在讲座中,他根据目前研究进展讲到:NIPT是筛查不是诊断,存在假阳性,高风险者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验证,且规范NIPT检测前、后的咨询十分必要,NIPT前如有超声异常,应直接进行产前诊断;与常见三体相比,NIPT用于SCA的检测效果欠佳,由于SCA为非严重致畸致死性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未进行产前诊断而继续妊娠者较多,因此,建议这部分患者分娩后进行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便尽早提供治疗。对于意外发现的母源性CNVs是否需要报告这一问题,许教授建议应报明确致病且症状严重的CNVs,而胎儿CNVs目前是否纳入常规筛查需要慎重考虑,对于NIPT筛出的RATs高风险的孕妇建议产检期间加强关注。最后,许教授强调,尽管NIPT检测报告呈阴性,但仍有必要对具有超声异常的妊娠进行进一步检测。

 

关永涛教授:胎儿浓度推断和无创产前筛查的统计功效


北京优讯医学检验实验室、杜克大学医学院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系关永涛教授对胎儿浓度给予系统介绍,并建议:胎儿浓度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要知道胎儿浓度并做出临床诊断;NIPS是筛查不是诊断;更高的测序深度是减少假阳性的关键;临床医生要接受“无结论”报告为正规合理的结果;不要建议胎儿浓度低的患者一周后再次抽血等。

 

李洁教授:NIPT PLUS 进展——来自临床医生的思考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洁教授举例多篇国内外研究数据,从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的发展进程、不断增加的临床需求、NIPT PIUS的应用趋势、中国关于NIPT PLUS的研究与探索等方面,展开此次讲座的讲解,并重点对NIPT PLUS用于染色体异常与异常表型、微缺失微重复、单基因病等筛查时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分享个人见解,使与会者受益匪浅。


|| 产前诊断——科学严谨断疑情


朱宝生教授:基于外周血中cfDNA的单基因病产前诊断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朱宝生教授根据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提出,单基因疾病导致的出生缺陷值得关注,且预防单基因病的首发比再发更为重要,进而强调携带者筛查的重要性。目前关于遗传病携带者筛查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开展,且已有相关指南规范制定。朱教授在介绍了个人参与的国内的关于地中海贫血NGS筛查研究之后,再次强调预防出生缺陷,需要关注更多种类的遗传病,还提出大样本数据也证实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有其应用价值。那么,是否能通过孕妇外周血cfDNA直接筛查与产前诊断单基因病呢?朱教授表示理论上是可行的,依据为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胎儿DNA。并结合国际上权威的研究文献,以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和RhD阴性孕妇胎儿RhD血型的产前诊断为例,从PCR检测技术时代到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时代进行检测准确性的对比,认为基于外周血中cfDNA的某些单基因病的产前诊断结果相对可靠,有未来发展前景,需要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进而服务于临床,使更多患者和大众受益。

 

邬玲仟教授:《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邬玲仟教授从共识的制定背景、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临床应用路线、检测前后遗传咨询、规范化临床应用五方面,结合临床典型病例、文献对《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给予全面解读,深化了大家对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的认识。

 

张巍博士:遗传病因学:从儿科案例学习到产前诊断咨询



贝勒医学客座副教授、嘉检医学医学主任张巍博士讲到,基因组致病机制不同引起不同的疾病,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基因剂量异常、单/多核苷酸异常、线粒体基因组异常四种致病机制,且四种机制可以独立存在。张博士还通过文献解读和临床案例分析,指出从儿科案例中应学习到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基因/基因组基础项目的选择、临床基因/基因组检测的局限性,从而学会如何评估儿科患者、如何选择基因检测项目、如何进行遗传咨询等。

 

孙隽博士:基因科技在出生缺陷防控的应用



5.6%——中国的出生缺陷率,一个许多临床医生十分熟悉的数字。华大基因孙隽博士指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组成中,很多的畸形的发生与基因相关,而染色体病、单基因病、与基因相关的溶血/黄疸的发生多与基因相关。因此,基因研究和基因技术应用是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方面。孙博士以地中海贫血为例,对高通量基因测序优势给予讲解,并引出扩展型携带者筛查的重要性,但该技术在中国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研究和指南推荐。因此,我国启动了多中心孕期人群常见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研究项目。孙博士表示通过此项目的开展,大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如检测前后如何给受检者做咨询、哪些人适合做携带者筛查、适合中国人的筛查疾病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病种数目、VUS如何处理等。其实,现在的遗传病的基因检测主要处于疾病的筛查、防控阶段,然而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的需求更为迫切。孙博士概括介绍了目前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并指出目前华大基因的大数据库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种族,中国数据也在日益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携手努力下,基因科技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的应用会更全面、深入,也更规范、精准!

 

戚庆炜教授:ISPD、SFMF、PQF对于基因组测序在胎儿诊断方面应用的联合立场申明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戚庆炜教授主要围绕“产后诊断与产前诊断的区别”、“二代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ISPD、SFMF、PQF对于基因组测序在胎儿诊断方面应用的联合申明”、“WES在产前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四方面展开此次讲座的讲解。

 

刘瑞爽教授:产前遗传咨询产检法律风险与防范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刘瑞爽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讲解以下三方面内容:(1)遵守咨询(诊疗)规范,防范诊疗技术损害;(2)做好告知工作,防范医疗伦理损害;(3)保管好求咨方交给我们的“秘密”,防范侵害隐私权风险。

 

|| 专家点评——权威专家评析 用共勉激励你我不断前行



北京协和医院黄尚志教授:


(1)多技术联合 做好遗传学筛查和诊断: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二代测序,从产前筛查到产前诊断”。一天的学习,大家看到了NGS前沿、优势的一面,也发现了其存在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才能做好遗传学的检测和诊断,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


(2)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相辅相成:戚庆炜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产前诊断和产后诊断有区别,这是因为在产前进行遗传学检测时,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便有超声、血液学检查等技术,也只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信息。更多的产前诊断案例,能够使大家了解疾病的早期甚至原始状态,进而了解疾病的临床进展表型。这些工作离不开临床医生的参与,而所有的检测技术,又都是服务于临床,帮助医生将疾病的病因看的更清楚。


(3)数据共享促进发展:NGS一步步发展至今约有13年,大家对其认识逐渐加深,然而也因为遗传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得遗传变异被发现,且有许多类型是人们不曾见过、不了解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人群,因此就呼吁大家数据共享,从而方便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只是目前这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去克服。


(4)适宜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提醒大家,即便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应该谨记去选择适宜的,而非所谓的最好的。


(5)未来要做的还有更多:二代测序技术是有潜力的,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未来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还能开展哪些临床工作。如在携带者筛查、无创产前筛查方面,哪项技术更具优势,有长足发展的前景。再比如基因突变会一直继续下去,我们的基因检测之路也会不断前行。


(5)医学伦理学不容忽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胎儿状况,为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供依据,而非以流产为目的。


(6)理性对待“逃逸”现象:局限于多种因素,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中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遗传疾病无法被检测出来,我将其定义为“逃逸”,这需要在遗传咨询过程中告知对方,同时这也昭示出制定规范的遗传咨询十分重要。


医学的路上没有止境,“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让我们携手共进,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明天更加美好!


【专家面对面】



“专家面对面”环节由蒋宇林教授主持,特邀刘瑞爽教授、戚庆炜教授、邬玲仟教授、朱宝生教授、张巍博士、李洁教授、关永涛教授七位专家,与现场参会同仁,围绕“面对产前筛查尚不足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强烈要求引产时,临床医生应保持什么态度?”、“如何从法律角度理解临床咨询、诊疗中‘充分告知’和‘适当告知’两词的含义和区别?”、“WES等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适用人群是什么?”、“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原则和范围主要是什么?如何与核型分析技术间进行应用抉择?”、“未来,外周血中cfDNA在单基因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怎样?如何看待可能出现的相关伦理问题?”、“在产前进行产前诊断,全外显测序和临床靶向基因测序技术哪个更好?”、“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在NIPT PLUS技术与NIPT技术之间做应用选择和产前推荐?”、“增强的NIPT技术检测中,胎儿浓度和测序深度数值与胎儿游离DNA片段大小间的对应值是多少?”、“哪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大家重点关注?”等等多个临床疑难问题给予解答。热烈的交流、讨论氛围将会议推向高潮!


【结语】

本次会议旨在为各位母胎医学领域同仁搭建一个更为有效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中,大家不仅学习到丰富精彩的学术讲座内容,还诊断遗传咨询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再次对各位传经授业的专家们表示感谢!对协和医院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历时一天的学习,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主持人风采】



【会议花絮】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